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005032503813
"鎏金"的裝飾工藝技術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。
製作上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,塗在銅器表面,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,金就附著在器表上不脫。關於金汞齊的記載,最初見於東漢煉丹家魏伯陽的《周易參同契》。而關於鎏金技術的記載,最早見於梁代。
《本草綱目.水銀條》引梁代陶景宏的話說:水銀「能消化金銀使成泥,人以渡物是也」。
汞很容易把金、銀等元素溶解變成「金汞齊(念做ㄐㄧ‵)」和「銀汞齊」。中國古代建築中宮殿的鎏金琉璃瓦、寺廟的金身菩薩,西方大教堂的鍍金圓頂,都是用金汞齊塗上去的,等汞蒸發或被加熱驅除了,就成為“鍍“金的表面了。 |